[导读]:资料显示,“玛丽马萨人”归属于纳西族,人口极其稀少,总人口仅有2300多人。 “玛丽马萨人”作为纳西族的成员之一。据说是明朝中叶从四川木里迁徙至云南西部地区的维西县塔城镇一带,这一带属于纳西族东巴教流行区域,亦是东巴文和哥巴文通行区域,维西属于 |
提及“玛丽马萨人”相信大家都会感到有一层神秘而又陌生的色彩。前不久,我到维西县塔城镇海尼、柯那村游玩,亲身感受到“玛丽马萨人”特殊的文化。
资料显示,“玛丽马萨人”归属于纳西族,人口极其稀少,总人口仅有2300多人。 “玛丽马萨人”作为纳西族的成员之一。据说是明朝中叶从四川木里迁徙至云南西部地区的维西县塔城镇一带,这一带属于纳西族东巴教流行区域,亦是东巴文和哥巴文通行区域,维西属于云南藏区之一,属藏传佛教文化圈的范围。特殊的地域分布与独特的文化形态构成了“玛丽马萨人”奇特而又神秘的一面。
塔城实在是一个充满神奇色彩的地方。如果你有机会到塔城旅游,这里的民族文化,甚至是留在石头上的故事都会让你魂牵梦萦。塔城这个小镇人们并不陌生,但对于“玛丽马萨人”知之者甚少,对于更多人来说甚至是全无知晓的,“玛丽马萨人”无疑是一个十分陌生的名词。越是陌生越显得其神秘。最近几年,随着旅游业的发展,前来塔城观光的游客越来越多,“玛丽马萨人”渐渐揭开其神秘的面纱。在“玛丽马萨人”最为集中的塔城镇海尼村和柯那出现了一个研究玛丽马萨文化的民间组织,他们希望能用自己的研究成果向世界讲述“玛丽马萨人”的昨天,展示“玛丽马萨人”的今天,昭示“玛丽马萨人”的明天。然而,“玛丽马萨人”的渊源,语言文字等至今仍然是一个谜。对于这个人口仅2300多的群体,人们众说纷纭,没有一个系统的、让人信服的说法。但对这个群体,千百年来以自己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传承着自己独特的文化。这一点学者也好,百姓也好看法都是一致的。
在《维西傈僳族自治县志》中把“玛丽马萨人”同样归类为纳西族。倘若我们已经对纳西族的生产生活以及文化传统有深刻的了解,再走进“玛丽马萨人”的生活当中,那么,“玛丽马萨人”的生产生活以及文化传统就会给我们留下与纳西族迥然不同的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