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3 | 有人、有钱救得了小鹏、威马吗?

2023-01-29 08:31:17 来源:车讯网

昨天,车讯网系列报道“展望2023”对氢燃料电池汽车进行了总结分析后,今天我们将目光瞄向角逐多年的造车新势力,如今,PPT造车早已被淘汰,即便是已经实现量产的企业也摇摇欲坠,随着消费者和资本越来越清醒,跨国企业纷纷投身新能源赛道,留给新势力的时间不多了。2023年又将成为哪家新势力的“生死线”?


【资料图】

“第一轮热潮中处于弱势的‘新势力’,将面临更加严酷的生存压力。”在2022年广州车展上,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汽车行业分会会长、中国国际商会汽车行业商会会长王侠“委婉”地指出“新势力”们的危机。

“弱势”首当其冲的表现就是销量的下滑,甚至是“掉队”。回顾2022年,小鹏、威马汽车应该是造车新势力中销量下滑最为明显的两家,也是当下生存压力最大,甚至最有可能在2023年遭遇不测的两家。

尽管近期二者先后爆出组织架构调整、高管换血以及融资数亿、换壳上市等消息,但有人、有钱,就能救得了小鹏、威马吗?

2022年,小鹏汽车几乎尽显颓势,虽年销量达到12.1万辆,但是具体到单月销量,小鹏已低迷多时,甚至10月、11月月销仅五千余辆。

同样,在资本市场上,相比曾经的股价最高点,小鹏市值跌幅最高已超2700亿港元。不久前,作为投资人的美团CEO王兴,更是在朋友圈中直接将“蔚小理”改成了“理蔚华”,可见资本市场对其前景的冷淡和预期回报的看低。

重压之下,10月小鹏汽车宣布进行重大组织架构调整。随后,网上也陆续传出原长城汽车总裁王凤英、原吉利系高管易寒将分别出任小鹏汽车CEO和营销副总裁的消息。

网传两位传统车企老将的加盟,印证了小鹏对改善营销、市场及产品定义的渴望,但高管队伍的变化,能否使小鹏转危为安,或许依旧是个问号。

首先,在品牌定义方面,小鹏自成立至今均以智能化为核心,通过车家互联、智能驾驶等方式向消费者输出品牌形象。当下,前者被众多用户冠以“伪需求”的帽子,而智能驾驶又并无太多突破,贸然改变品牌策略无异于卷土重来,可继续智能化的坚持又难以下手。

现阶段,传统品牌纷纷步入智能座舱、智能驾驶赛道,甚至十几万元的车型便已搭配数十项智能配置。相比之下,缺乏供应链优势和品牌力支撑,而长时间投入的高级别的自动驾驶又难以落地,反映到产品上,小鹏汽车各车型卖点也自然略显匮乏。

其次,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所坚持的所谓“飞行汽车”、机器马等项目不仅“烧钱”,且融资体量显然无法与汽车相提并论。这意味着,未来小鹏汽车所获资金仍将分流,留给王、易二人施展拳脚的资金空间被内部压缩。

另一方面,传统车企人才能否融入互联网企业,也是摆在这些企业面前的重要问题。从高管跨界履职的历史来看,至今多有不欢而散的淡局,少有明显成功的范例。

2022年10月,阿维塔首席营销官王蔺宣布离职。加入阿维塔之前,王蔺曾在香奈儿中国、苹果零售大中华区和洲际酒店大中华区任职,具有丰富的营销管理及用户运营经验,而距离2020年12月加入,王蔺仅履职不足两年。

不仅是跨行业的加盟,即便是从传统车企跨越至新势力品牌,也不乏快进快出、几进几出的案例。

2017年,历任上汽大众、沃尔沃等多家企业高管的向东平加盟造车新势力天际汽车,任联合创始人、董事兼CMO。但两年多后,向东平便重返传统品牌,先后加入北京现代、江铃福特。

类似的还有朱江,曾在宝马和MINI、雷克萨斯等做得风生水起,一度加盟蔚来汽车。2021年底,朱江辞任福特汽车(中国)电动车事业部首席运营官而加入集度汽车,但不足半年时间便快速离职,留下业界一片猜疑。

比起过往,小鹏与传统汽车行业高管的结合似乎更为艰难。“小鹏内部已经有诸如广汽、大众、UC等很多体系,如今新‘派系’再次进入,如何解决多种文化冲突、顺利开展工作是个不小的难题。”一位接近小鹏的业内人士向车讯网表示。

和小鹏相比,威马汽车更是急于求得“救命稻草”。

从2022年10月开始,威马闭店、裁员等一系列消息频发,进入12月以后,市场先是传出威马汽车计划通过Apollo出行(港股上市公司)实现借壳上市,随后又出现绵阳安州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收购威马四川公司67.31%的股权一事。虽然威马官方并未回应,但后者在资本市场似乎已被证实。

可以看出,2022年下半年以来,威马所有的动作几乎都是为了一个目的——找钱,一方面是通过资产的腾挪、处置换取现金,一方面还是谋求上市融资。然而,即使资金入账能够解决当下生存难题,可“有钱”或许并不能换来威马的未来。

“威马没有产品的更新,也没有时间和成本去投入研发、市场或者渠道的更新。即使有一次性的资金介入,也很可能没办法长久维持。”某汽车行业分析师向车讯网表示,“消费者不敢买,经销商不敢卖,投资者不敢投。不论是资本还是市场很难再耐心等待威马的‘二次就业’,这是其未来发展的关键问题。”

同时,尽管拥有绵阳国资的资金注入,但复制蔚来的“重生路”也近乎无望。在诸多汽车从业者看来,国资的扶持仅能抵达资金层面,时至今日,屡见不鲜的新势力造车使威马很难得到如曾经蔚来一般的政策支持,而长期以来基于传统车改进的“新能源汽车”产品及研发体系,也仿佛使威马在资金、政策面前沦为“扶不起的阿斗”。

结语:

“活下去,像牲口一样活下去。”正如威马CEO沈晖在微博分享的电影台词一样,对走在生死线上的企业而言,生存自然是当下最重要的问题。然而,从消费者角度来看,中国汽车市场或许并不需要多一个“活下去”的品牌,而是希望有更多优质产品的出现,为个人、家庭出行带来便利与安心。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