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走进黔东南州黎平县肇兴镇岑所村,只见一个个花台繁花似锦,一面面文化墙惟妙惟肖,一条条巷道干净整洁,一户户庭院姹紫嫣红……美丽乡村建设,让岑所村变成了白云深处一个花团锦簇的村寨。
岑所村美丽乡村建设,得益于广大群众的全员参与,更得益于村党支部书记陆忠德的领头带动,大家形象地称他为岑所村美丽乡村建设的“领头羊”。
【资料图】
陆忠德是一名复原退伍军人。2014年,正值脱贫攻坚攻营拔寨的关键阶段,他加入了村两委,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通过不断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带领群众增收致富,高标准实现了如期脱贫,正因如此,他“党建促发展”的工作实绩以岑所村变迁的形式记在了该村的“功劳簿”上,也相继荣获“黎平县脱贫攻坚优秀村干”、“黎平县优秀党务工作者”等荣誉。
做事兢兢业业是陆忠德在部队学会的人生态度,工作一丝不苟是军营教会他的工作作风。
近年来,在陆忠德的带领下,岑所村加快了美丽乡村建设步伐,先后建成鼓楼、风雨桥、戏台、寨门、凉亭、公厕等公共设施,同步完成6座垃圾池建设、120个垃圾桶投放,完成65盏太阳能路灯的安装,建成排污沟2000米,全村村容寨貌焕然一新。
在此基础上,岑所村还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把红蒜种植规模增加到80亩,并全部实现了订单销售;除此,还结合村情实际,将“家庭绣坊”引进村寨,以“党组织+企业+设计师+家庭绣坊”的组织方式,带动全村50余名妇女发展刺绣产业,使“指尖技艺”变成了“指尖经济”。
“‘家庭绣坊’工作时间非常灵活,工资收入与工作量成正比,普遍都在2000元以上。”既能顾家,又能创收,对绣娘陆启艳来说,十分满足,她表示,“日子过得越来越好,也越来越踏实喽。”
在2021年的村党支部换届选举中,陆忠德众望所归,再次全票当选岑所村党支部书记,开启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新征程。
为引导群众积极参与美丽乡村建设,陆忠德多次组织召开鼓楼会、院坝会,通过院坝协商的形式,充分听取和征求群众意见,哪怕有一个人有不同的声音,他都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做思想工作,统一全体群众思想;而该村的庭院美化建设也以村民集体意志的形式,被写入了《村规民约》中,督促大家共同遵守。
随后,陆忠德与群众协商,在岑所村发起了“我在岑所有个花台”社会公益项目,以引入社会力量筹集物资,发动群众投工投劳方式,修建花坛、文化墙、铺设步道等,大力改善村容寨貌。
项目发起后,岑所村将收到的社会捐赠资金6.8万元用于购买水泥、沙子、颜料等,群众参与到河边捡运石头超500人次,大学艺术生寒暑假免费绘制文化墙,村民则利用废旧瓦罐制成特色文化墙......目前,该村共建成花台16个、文化墙23面、鹅卵石步道3000米。
“我们村变得更加干净整洁了,还有了文化的气息。”看到村子在一天天变美,村民陆建钢笑得合不拢嘴。
一枝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推动美丽乡村建设从“一处美”到“一片美”转变,陆忠德以“以点带面”和创建示范户来推进庭院美化创建工作。
自然而然,村“两委”成员、致富带头人、老干部、老党员等都成了陆忠德第一批动员的对象,按照“宜花则花、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原则,率先在庭院及房屋周边打造具有乡土气息的“三园”建设。在他们的示范带动下,岑所村的“三园”建设已达187个。此外,该村还创建了乡村庭院美化县级示范户15户,通过以点带面,在全村推进100户美丽庭院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美在“面子”,更要美在“里子”。岑所村探索的“1+1+1”庭院美化模式,暨“一项社会公益+一个花台+一个庭院”,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和群众幸感的良性循环。
2023年,该村还修通了从岑所村到从江县洛香集镇的产业路,使原来从岑所村到最近集镇的路程从原来的11公里缩短到现在的3公里,打通了群众发展产业的“最后一公里”路程。
“村支书,职务虽小,但要配得上这个称呼。我愿意像一头老黄牛那样,在这片深山的小村躬耕,有一份热,便发一分光。”当年,陆忠德就是带着这样的信念复原回到家乡,如今,他还是这样勉励自己。
杨理显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石含开
编辑 蒋鸿琪
二审 凌忠云
三审 沈安永
Copyright @ 2015-2022 中南网版权所有 关于我们 备案号: 浙ICP备2022016517号-4 联系邮箱:514 676 113@qq.com